普朗克常數
普朗克常數記為 h ,是一個物理常數,用以描述量子大小。在量子力學中占有重要的角色,馬克斯·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體熱輻射的規(guī)律時發(fā)現,只有假定電磁波的發(fā)射和吸收不是連續(xù)的,而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,計算的結果才能和試驗結果是相符。這樣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,每一份能量子等于hv,v為輻射電磁波的頻率,h為一常量,叫為。
的值
的值約為:h=6.6260755(40)×10^-34J·s [1] 其中J為能量單位為焦(J).
若以電子伏特(eV)·秒(s)為能量單位則為 h=4.(35)×10^-15eV·s
的物理單位為能量乘上時間,也可視為動量乘上位移量:
(牛頓(N)·米(m)·秒(s))為角動量單位
約化
另一個常用的量為約化(reduced Planck constant),有時稱為狄拉克常數(Dirac constant),紀念保羅·狄拉克:
?=h/2π=1.(63)×10^-34J·s[2] 其中為能量單位為焦(J).
若以電子伏特(MeV)·秒(s)為能量單位則為 ?=6.5821220(20)×10^-22 MeV·s[2]
其中 π 為圓周率常數 pi。 念為 "h-bar" 。
某特定方向上所測得的角動量。
因此, 可稱為 "角動量量子"。
也使用于海森堡不確定原理。在位移測量上的不確定量(標準差) Δx ,和同方向在動量測量上的不確定量 Δp,有一定關系;
還有其他組物理測量量依循這樣的關系,例如能量和時間。
參考資料
- 1. 蘇汝鏗.量子力學(第二版):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7:附錄一 物理常數表
- 2. 曾謹言.量子力學(第五版):科學出版社,1981:附錄八 常用物理常數簡表